干式电流互感器的试验项目、周期和要求
阅读次数:次 发布时间:2014-3-7 10:00:34
序号 |
项 目 |
周 期 |
要 求 |
说 明 |
1 |
绕组及末屏的绝缘电阻 | ①35kV及以上:3年;10kV:6年 ②大修后 ③必要时 |
①一次绕组对末屏及对地、各二次绕组间及其对地的绝缘电阻与出厂值及历次数据比较,不应有显著变化。一般不低于出厂值或初始值的70% ②电容型电流互感器末屏绝缘电阻不宜小于1000MΩ |
①采用2500V绝缘电阻测试仪 ②必要时,如:怀疑有故障时 |
2 |
tanδ及电容量 | 35kV及以上: ①3年 ②大修后 ③必要时 |
①主绝缘电容量与初始值或出厂值差别超过±5%时应查明原因 ②参考厂家技术条件进行,无厂家技术条件时主绝缘tanδ不应大于0.5%,且与历年数据比较,不应有显著变化 |
①只对35kV及以上电容型互感器进行 ②当tanδ值与出厂值或上一次试验值比较有明显增长时,应综合分析tanδ与温度、电压的关系,当tanδ随温度明显变化,或试验电压由10kV到Um/√3,tanδ变化量绝对值超过±0.3%,不应继续运行 ③对具备测试条件的电容型互感器,可以用带电测试tanδ及电容量代替 |
3 |
带电测试tanδ及电容量 | ①投产后一个月 ②一年 ③大修后 ④必要时 |
①可采用同相比较法,判断标准为: — 同相设备介损测量值差值(tanδx-tanδN)与初始测量值差值比较,变化范围绝对值不超过±0.3%,电容量比值(Cx/CN)与初始测量电容量比值比较,变化范围不超过±5% — 同相同型号设备介损测量值(tanδx—tanδN)不超过±0.3% ②采用其他测试方法时,可根据实际制定操作细则 |
只对已安装了带电测试信号取样单元的电容型电流互感器进行。当超出要求时应: ①查明原因 ②缩短试验周期 ③必要时停电复试 |
4 |
交流耐压试验 | 35kV及以上:必要时 10kV:6年 |
①一次绕组按出厂值的0.8倍进行,10kV电流互感器耐压试验电压按35kV进行 ②二次绕组之间及末屏对地的工频耐压试验电压为2kV,可用2500V绝缘电阻测试仪代替 |
必要时,如:怀疑有绝缘故障时 |
5 |
局部放电试验 | 110kV及以上:必要时 | 在电压为1.2Um/√3时,视在放电量不大于50pC | 必要时,如:对绝缘性能有怀疑时 |
6 |
各分接头的变比检查 | 必要时 | ①与铭牌标志相符合 ②比值差和相位差与制造厂试验值比较应无明显变化,并符合等级规定 |
①对于计量计费用绕组应测量比值差和相位差 ②必要时,如:改变变比分接头运行时 |
7 |
校核励磁特性曲线 | 必要时 | ①与同类互感器特性曲线或制造厂提供的特性曲线相比较,应无明显差别 ②多抽头电流互感器可在使用抽头或最大抽头测量 |
必要时,如:继电保护有要求时 |
8 |
红外测温 | 1年 | 参考DL/T664—1999执行 | 采用红外热像仪测量 |
来源:研创高科
本站所有技术文章均系研创高科原创编辑,【版权所有,禁止复制】
本文地址:http://www.yanchuang.net/support/6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