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浸式电抗器的试验项目、周期和要求
阅读次数:次 发布时间:2013-11-12 15:22:11
序号 |
项 目 |
周 期 |
要 求 |
说 明 |
|||||||||||
l |
油中溶解气体色谱分析 | ①新投运及大修投运后:1,4,10,30天 ②运行中:3个月 ③必要时 |
①新装电抗器油中H2与烃类气体含量(μL/L)任一项不宜超过下列数值: 总烃;20 H2:10 C2H2:0 ②运行中H2与烃类气体含量(μL/L)超过下列任何一项值时应引起注意: 总烃:150 H2:150 C2H2:1 ③烃类气体总和的绝对产气速率超过12mL/d或相对产气速率大于10%/月,则认为设备有异常 ④当出现痕量(小于1μL/L)乙炔时也应引起注意;如气体分析虽已出现异常,但判断不至于危及绕组和铁芯安全时,可在超过注意值较大的情况下运行 |
①总烃包括CH4、C2H4、C2H2和C2H,四种气体 ②溶解气体组分含量有增长趋势时,可结合产气速率判断,必要时缩短周期进行跟踪分析 ③总烃含量低的设备不宜采用相对产气速率进行判断 ④新投运的电抗器应有投运前数据 ⑤必要时,如:巡视发现异常 |
|||||||||||
2 |
油中水分mg/L | ①注入电抗器前后的新油 ②运行中:1年 ③必要时 |
投运前:≤10 | 运行中:≤15 | ①运行中设备,测量时应注意温度的影响,尽量在顶层油温高于50℃时取样 ②必要时,如; —绕组绝缘电阻、吸收比或极化指数异常时 —渗漏油等 |
||||||||||
3 |
油中含气量%(体积分数) | ①注入电抗器前后的新油 ②运行中;1年 ③必要时 |
投运前:≤l | 运行中:≤3 | 必要时,如: —需要补油时 —渗漏油时 |
||||||||||
4 |
油中糠醛含量mg/L | 必要时 | ①超过下表值时,一般为非正常老化,需跟踪检测:
②跟踪检测时,注意增长率 ③测试值大于4mg/L时,认为绝缘老化已比较严重 |
必要时,如: —油中气体总烃超标或CO、CO2过高 —需了解绝缘老化情况时 —长期过载运行后,温升超标后等 |
|||||||||||
5 |
绝缘油试验 | 见文章《变压器油的试验项目和要求》 | |||||||||||||
6 |
阻抗测量 | 必要时 | 与出厂值相差在±5%范围内,与三相或三相组平均值相差在±2%范围内 | 如受试验条件限制可在低电压下测量 | |||||||||||
7 |
绕组直流电阻 | ①3年 ②大修后 ③必要时 |
①各相绕组电阻相互间的差别不应大于三相平均值的2%,无中性点引出的绕组,线间差别不应大于三相平均值的1% ②与以前数值比较,其变化不应大于2% |
①如电阻相间差在出厂时超过规定,制造厂已说明了这种偏差的原因,则与以前数值比较,其变化不应大于2% ②不同温度下电阻值按下式换算: R2=R1(T+t2)/(T+t1) 式中:R1、R2分别为在温度t1、t2下的电阻值;T为电阻温度常数,取235 ③必要时,如: —本体油色谱判断有热故障 —红外测温判断套管接头或引线过热 |
|||||||||||
8 |
绕组连同套管的绝缘电阻、吸收比或极化指数 | ①3年 ②大修后 ③必要时 |
①绝缘电阻换算至同—温度下,与前一次测试结果相比应无显著变化,一般不低于上次值的70% ②吸收比在常温下不低于1.3,吸收比偏低时可测量极化指数,应不低于1.5 ③绝缘电阻大于10000MQ时,吸收比不低于1.1,或极化指数不低于1.3即可 |
①采用2500V或5000V绝缘电阻测试仪,绝缘电阻测试仪容量一般要求输出电流不小于3mA ②测量前被试绕组应充分放电 ③测量温度以顶层油温为准,各次测量时的温度应尽量接近 ④尽量在油温低于50℃时测量,不同温度下的绝缘电阻值按下式换算: R2=R1×1.5(t1-t2)/10 式中:R1、R2分别为温度t1、t2时的绝缘电阻值 ⑤吸收比和极化指数不进行温度换算 ⑥必要时,如: —运行中油介损不合格或油中水分超标 —渗漏油等 |
|||||||||||
9 |
绕组连同套管的tanδ | ①3年 ②大修后 ③必要时 |
①20℃时不大于06% ②tanδ值与出厂试验值或历年的数值比较不应有显著变化(一般不大于30%) ③试验电压10kV |
①测量温度以顶层油温为准,各次测量时的温度尽量相近,尽量在油温低于50℃时测量,不同温度下的tanδ值一般按下式换算: tanδ2=tanδ1×1.3(t2-t1)/10 式中:tanδ1、tanδ2分别为温度t1、t2时的tanδ值 ②必要时,如: —绕组绝缘电阻、吸收比或极化指数测量异常时 —油介捐不合格或油中水分超标 —渗漏油等 |
|||||||||||
10 |
电容型套管的tanδ和电容值 | 见文章《套管的试验项目、周期和要求》 | ①用正接法测量 ②测量时记录环境温度及电抗器顶层油温 |
||||||||||||
11 |
绕组连同套管的交流耐压试验 | 大修后 | 全部更换绕组时,按出厂试验电压值;部分更换绕组时,按出厂试验电压值的0.8倍 | ||||||||||||
12 |
铁芯及夹件的绝缘电阻 | ①3年 ②必要时 |
①与以前测试结果相比无显著差别 ②运行中铁芯接地电流一般不应大于0.1A |
①采用2500V绝缘电阻测试仪 ②夹件引出接地的可单独对夹件进行测量 ③必要时,如:油色谱分析怀疑铁芯多点接地时 |
|||||||||||
13 |
穿心螺栓、铁轭夹件、绑扎钢带、铁芯、绕组压环及屏蔽等的绝缘电阻 | 大修中 | 一般不低于500MΩ | ①采用2500V绝缘电阻测试仪 ②连接片不能拆开者可不进行 |
|||||||||||
14 |
气体继电器校验及其二次回路试验 | ①3年(二次回路) ②大修后 ③必要时 |
①按制造厂的技术要求 ②整定值符合运行规程要求,动作正确 ③绝缘电阻一般不低于1MΩ |
①采用2500V绝缘电阻测试仪 ②必要时,如:怀疑有故障时 |
|||||||||||
15 |
压力释放器校验及其二次回路试验 | ①3年(二次回路) ②必要时 |
①动作值与铭牌值相差应在±10%范围内或符合制造厂规定 ②绝缘电阻一般不低于1MΩ |
①采用2500V绝缘电阻测试仪 ②必要时,如:怀疑有故障时 |
|||||||||||
16 |
冷却装置及其二次回路试验 | ①3年(二次回路) ②大修后 ③必要时 |
①投运后,流向、温升和声响正常,无渗漏 ②强油水冷装置的检查和试验,按制造厂规定 ③绝缘电阻一般不低于1MΩ |
①采用2500V绝缘电阻测试仪 ②必要时,如:怀疑有故障时 |
|||||||||||
17 |
整体密封检查 | ①大修后 ②必要时 |
在油枕顶部施加0.035MPa压力,试验持续时间24h无渗漏 | ①试验时带冷却器,不带压力释放装置 ②必要时,如:怀疑密封不良时 |
|||||||||||
18 |
箱壳振动 | 必要时 | 与出厂值比不应有明显差别 | 必要时,如:发现箱壳振动异常时 | |||||||||||
19 |
噪声测量 | 必要时 | 与出厂值比不应有明显差别 | 必要时,如:发现噪声异常时 | |||||||||||
20 |
红外测温 | 1年2次 | 按DL/T 664—1999执行 | ①用红外热像仪测量 ②测量套管及接头、油箱壳等部位 |
来源:研创高科
本站所有技术文章均系研创高科原创编辑,【版权所有,禁止复制】
本文地址:http://www.yanchuang.net/support/6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