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新闻

前瞻储能技术:6种储能技术发展可期

阅读次数:次    发布时间:2014-9-5 12:21:41

 储能是涉及甚广、影响甚深的基石产业。储能使电能生产和消耗的时间变换,并可在离网或移动状态使用,这里孕育着重量级应用:电力存储和动力电池。
    电力储能在自身技术进步和新能源发电推动下,处于需求启动初期。目前最成熟的是抽水蓄能技术,这是偏向发电端的技术;化学电池、超级电容具有效率上的优势,但存在成本偏高的问题;液流技术系统需要较高维持费用,且应回避效率偏低的技术类型。目前看来更有希望的是循环寿命较高,成本较低的磷酸铁锂。国内的峰谷调节潜在需求年化为73GWH/ 年;快速的负荷平衡需求占3%的装机总量,国内需求年化为5.2GWH/年;风能和太阳能发电输出平滑的储能需求,全球保守来看为8GWH/年。其中,后 2个市场在目前的价格水平应该就可以启动,而调峰需求启动条件是储能成本下降到峰谷电价差以下,国内为0.60元/度(相当有挑战性的目标),我们估计 2016年储能成本下降到接近1元/度水平,届时,可能会出现扶持政策,而启动这一市场。全球来看,高电价国家的分布式发电+储能应用正在兴起,德国在储能政策补贴下,2016年将到达普及条件,这是一个海量市场。这个市场的未来玩家是储能单元厂商、如比亚迪和电子控制厂商,如阳光电源。
    新能源汽车已经达到临界经济性,动力电池技术将在5-7年内走向大成。目前,从动力电池系统成本来看,在充分消耗使用的情况下,NCA和磷酸铁锂路线的价格已经达到了经济性临界水平。广泛应用,则需要解决续航里程偏短和成本过高导致回收里程过长的问题,通过对于技术潜力和规模曲线的分析,我们预计5-7年这 2个问题将最终解决,届时,续航里程可以达到500-600公里,静态回收里程达到15万公里,动力电池技术大成,预计这个市场的潜在容量在4万亿元。燃料电池汽车将在2015年取得重要进展。2015年丰田可望推出首款燃料电池汽车。燃料电池在长期可能成为电动汽车的一个有力竞争者,短期则是追赶者。新能源汽车的技术路径尚难定论,锂离子电池提供了一条能见度很高,或者是保底的技术演进场景,电驱动时代将来临。
    电力储能与动力电池有融合可能,更充分地消耗使用储能单元。家用轿车的续航里程和总里程要求存在矛盾,电池再利用或2合1融合使用是可能模式。
    锂离子电池性价比仍有大幅提升空间,全球市场未来5年复合增速50%。电池现场零排放,是典型的分布式储能技术。动力电池领域以三元材料更有优势,储能领域磷酸铁锂因长寿而更适合。中国在电池领域具有比较强大的竞争力,在主要材料和电芯环节都有世界级公司,中国厂商通常更多在中低端、消费电子类应用上有竞争优势。需求动力主要来自电动交通工具和储能,预计全球市场未来5年复合增长率为50%。
    燃料电池技术处于即将成熟的时期。燃料电池本身是发电技术,现场零排放,有明显能源转化效率优势,适合大型电站和分布式发电,但并非储能技术。燃料电池依托于化石能源提供氢气。目前,固定装置的成本已经大幅度下降,并开始应用于各类电站,2015年丰田计划推出首款燃料电池车,将改变市场对于该技术在汽车上应用前景的评价。该技术仍需降低成本,并发展基于煤或天然气的高效率、低成本制氢技术。
    超级电容具有优良的功率特性,在调功类的利基市场应用。电容器性能在理论上仍具有巨大潜力。近年来,超级电容和化学电池技术融合,获得了兼具功率密度和能量密度的产品特性,如锂离子超级电容和铅碳电池。超级电容性价比提升,主要目标市场是工作频次较高的电力调功应用和机械能量回收装置中,如混合动力车、电梯和港机等,另外,超级电容和电池搭配也用于风光储能中。
    电驱动时代将来临,广义能源产业的格局改变将在10年内随之改变。电动车存在多种技术路径,锂离子电池提供一个能见度较高,保底的演进场景。汽油相对于电能、煤炭等能源产品的定价明显偏高,这是为什么电动车整车效率提升不足1倍,电费消耗却只有汽油车的1/10到1/5。
    储能技术的高度进步将促使各个能源部门之间的要素更通畅的流动。无论电动车还是煤气化氢燃料电池大成,都将转向更便宜的基础能源产品。
    电动车在减少现场排放的同时,产业化初期将增加总排放,并集中在生产环节,碳捕捉及其它环保措施需要加强。新技术会加强分布式发电和储能的地位,这需要更市场化、更智慧的电网。
    投资策略:锂电投龙头、燃料电池投主题、超级电容投态度。锂离子电池是目前最成熟的技术,中国在该领域具有强大的产业竞争力,在材料和电池环节都不乏世界级公司,投资已融入全球产业链的龙头企业,建议关注比亚迪、万向钱潮、杉杉股份、阳光电源、均胜电子、新宙邦、中国宝安、欣旺达、德赛电池。燃料电池2015年将是元年,国内技术能力有待提高,具有主体投资机会,关注有研发布局的公司,如长城电工、南都电源。超级电容性价比快速提升,将导致应用领域的扩展,电容器技术有相通性,但应考虑的是态度积极的公司,如江海股份。
    技术多样性和广阔市场空间,导致大储能产业正经历资本市场的盛宴期。下面小编针对最近炒得比较热的6种储能技术发展现状进行对比。
    储能技术在包括电力系统在内的多个领域中具有广泛的用途,近年来世界范围内的电力工业重组给各种各样的储能技术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采用这些技术可以更好地实现电力系统的能量管理,尤其是在可再生能源和分布式发电领域,这种作用尤为明显,在传统的发电和输配电网络中,这些新技术同样可以得到应用。以下简要介绍各种储能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其发展现状。
    1、抽水储能
    抽水蓄能电站在应用时必须配备上、下游两个水库。在负荷低谷时段,抽水储能设备工作在电动机状态,将下游水库的水抽到上游水库保存。在负荷高峰时,抽水储能设备工作于发电机的状态,利用储存在上游水库中的水发电。一些高坝水电站具有储水容量,可以将其用作抽水蓄能电站进行电力调度。利用矿井或者其他洞穴实现地下抽水储能在技术上也是可行的,海洋有时也可以当作下游水库用,1999年日本建成了第一座利用海水的抽水蓄能电站。
    抽水储能最早于19世纪90年代在意大利和瑞士得到应用,1933年出现了可逆机组(包括泵水轮机和电动与发电机),现在出现了转速可调机组以提高能量的效率。抽水蓄能电站可以按照任意容量建造,储存能量的释放时间可以从几小时到几天,其效率在70%至85%之间。
    抽水储能是在电力系统中得到最为广泛应用的一种储能技术,其主要应用领域包括能量管理、频率控制以及提供系统的备用容量。目前,全世界共有超过90GW的抽水储能机组投入运行,约占全球总装机容量的3%。限制抽水蓄能电站更广泛应用的一个重要制约因素是建设工期长,工程投资较大。
    2、先进蓄电池储能
    据估计,全球每年对蓄电池的市场需求大约为150亿美元,在工业用蓄电池方面,如:用于UPS、电能质量调节、备用电池等,其市场总量可达50亿美元。在美国、欧洲以及亚洲,正在组建生产电力系统储能用的高性能蓄电池企业。在过去的12至18个月里,已有生产能力达每年300MW的蓄电池生产线投入运行。
    铅酸电池是最古老、也是最成熟的蓄电池技术。它是一种低成本的通用储能技术,可用于电能质量调节和UPS等。然而,由于这种蓄电池寿命较短,因此限制了其在能量管理领域中的应用。ZnBr电池在20世纪70年代早期由Exxon开发成功,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发展,已经建成了很多容量为数千瓦时的ZnBr电池储能系统并经过试验,其净效率为75%。20世纪80年代初期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率先研制,j出VRB(Vanadium Redox Flow Battery)电池,目前,在日本已安装了一套500kW/5MW•h的VRB储能系统,其净效率高达85%。
    近年来,各种新型的蓄电池被相继开发成功,并在电力系统中得到应用。英国的Regenesys Technologies正在采用PSB(Polysulfide Broe Flow Battery)电池建设一座15MW/120MW•h的储能电站,其净效率约为75%。NaS电池具有较高的储能效率(约89%),同时还具有输出脉冲功率的能力,输出的脉冲功率可在30s内达到连续额定功率值的六倍,这一特性使NaS电池可以同时用于电能质量调节和负荷的削峰填谷调节两种目的,从而提高整体设备的经济性。在日本,目前采用NaS电池技术的储能示范工程有30多处,总储能容量超过20MW,可用于8h的日负荷峰谷调节。
    与其他蓄电池相比,锂离子电池的主要优点是储能密度高(300~400kW•h/m3,130kW•h/t),储能效率高(接近100%)和使用寿命长(每次放电不超过储能的80%时可充3000次)。
    由于具有上述优点,锂离子电池得到快速发展。但是,尽管在几年之内锂电池已经占有小型移动设备电源市场份额的50%,生产大容量锂离子电池仍然有一些挑战性的工作要做,主要的障碍在于其居高不下的成本,这主要是由于它需要特殊的包装和配备必要的内部过充电保护电路。
    在所有的蓄电池中,Metal-air电池结构最为紧凑,并且可望成为成本最低的蓄电池,这是一种对于环境无害的蓄电池。其主要的缺点是这种电池的充电非常困难而且效率很低。

来源:北极星电力网

  除非注明,所有文章均系研创高科原创编辑,【研创高科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
  本文地址:http://www.yanchuang.net/news/867.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