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能源发展新格局新走向
阅读次数:次 发布时间:2013-4-9 11:08:03
三、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将提高石化行业景气度
“十二五”期间,全国能源领域总投资预计将达到13.5万亿元。其中,能源生产能力建设方面8.5万亿元,能源储运设施建设及民生保障工程方面5万亿元。大规模的投资需求将给石化等相关企业带来众多的机遇。
1.炼化企业的集约化程度将进一步提高
规划提出集约化发展炼油加工产业,统筹新炼厂建设和既有炼厂升级改造,建设若干个大型化、集约化的炼化基地,严格行业准入管理,推进企业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到2015年,全国一次原油加工能力达到6.2亿吨,成品油产量达到3.3亿吨。《2012年国内外油气行业发展报告》指出,截至2012年底,我国原油一次加工能力为5.75亿吨/年,较2011年底增加3500万吨/年,同比增加6.5%,较上年的5.3%上升1.2个百分点。按照这个速度,到2014年全国原油一次加工能力将会突破6.5亿吨/年,2015年达到7亿吨/年的水平。
依托若干炼油集群,集约化发展炼油产业。随着一批消费圈内大炼厂的建成,我国油品的物流平均运输距离将有所缩短,炼油产能与市场将有更好的匹配。在布局方面,未来我国炼油工业布局重点将进一步向进口原油运输便利、市场需求集中以及主要资源地区转移,进一步优化炼油布局。
未来几年我国新建的千万吨级炼油基地中,如中科大炼油、台州石化、揭阳石化等配套了百万吨级的乙烯装置。随着这些大炼化一体化项目的投产,我国装置的大型化程度、进口原油加工能力、炼化一体化程度将进一步提高,进而促进大型炼化基地化的建设与发展。
未来可借助千万吨级炼油厂和大型乙烯工程改扩建及新建项目,加强公用工程系统的优化整合,实施炼油化工产业链之间的资源整合和优化,提升资源利用效率,提高资源使用价值,降低成本,提高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和整体竞争力,实现炼油、化工的协同发展。
2.油气价格改革将提升石化企业的盈利空间
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指出,我国将推进石油、天然气等重点领域改革,理顺能源价格形成机制。油气领域的市场化改革深受社会各界关注,国家发改委近期推出了汽柴油价格改革方案,改革方向是缩短调价周期,取消了涨跌幅4%的限制,使得国内成品油价格更加贴近市场化。
天然气价格改革方面,广东、广西两地率先开展天然气价格形成机制改革试点,根据政策释放的信号,未来我国天然气价格改革试点有望进一步扩大,建立反映资源稀缺程度和市场供求关系的天然气价格形成机制,逐步理顺天然气与可替代能源比价关系,建立上下游价格合理传导机制。研究推行天然气季节性差价和可中断气价等差别性价格政策,页岩气出厂价格实行市场定价,促进国内天然气的合理消费。
成品油价格改革将稳定炼油业务盈利,提升石化行业估值,新机制的推行,将使得国内成品油调整更加频繁,炼油业务的盈利也会更趋稳定。自2012年5月以来国内成品油价格实现了及时调整,国内炼厂的盈利大幅改善。2012年第三季度中国石化炼油业务实现盈利30.26亿元,第四季度中石化原油加工量达到5824万吨,环比提升9.3%,加工量创单季新高,原油加工量的大幅提升表明炼油业务盈利状况大幅改善。
天然气价格改革越来越急迫。自2012年第二季度以来,中石油的天然气与管道业务出现亏损,而在2010年该业务板块的盈利在50亿元以上,导致天然气业务亏损的主要原因在于进口的高价天然气越来越多,在目前天然气仍是政府指导价且价格偏低的情况下,进口越多,天然气业务的亏损也越大。目前我国进口的天然气价格包括管道天然气和LNG价格,在2.5元/立方米,而目前国内天然气出厂价在1.0-1.5元之间,两者还有较大的差距。
2015年我国天然气需求将达到2300亿立方,较2010年增长一倍。除了国内产量的快速增长外,进口也是重要补充。在未来天然气需求量大幅增长的背景下,为保证国内天然气稳定的供应,提高气价将是必然趋势。随着未来天然气价格改革的推进,相关企业的天然气业务将有望实现盈利,提高石化企业的盈利空间。
四、加快能源结构调整与市场化改革的对策
1.多元化发展能源,确保能源供应
推进煤炭资源整合和煤矿企业兼并重组,发展大型煤炭企业集团;有序开展煤制天然气、煤制液体燃料和煤基多联产研发示范,稳步推进产业化发展;加大石油、天然气资源勘探开发力度,稳定国内石油产量,促进天然气产量快速增长,推进煤层气、页岩气等非常规油气资源开发利用;优先发展大中城市、工业园区热电联产机组,以及大型坑口燃煤电站和煤矸石等综合利用电站;积极发展水电,重点推进西南地区大型水电站建设,因地制宜开发中小河流水能资源和建设抽水蓄能电站;在确保安全的基础上高效发展核电;积极发展太阳能、生物质能、地热能等其他新能源,促进分布式能源系统的推广应用。
2.推进能源价格改革和完善财税政策,为企业盈利创造制度环境
继续深化成品油价格市场化改革,将成品油价格调价周期缩短至5个工作日,实现成品油价格一周一调,探索建立原油等期货市场,推进石油进出口管理制度改革;深入推进天然气价格改革,逐步理顺天然气与可替代能源比价关系,总结两广市场回值法定价经验,在更多的省份推广,稳步提高天然气价格;积极推进电价改革,逐步形成发电和售电价格由市场决定、输电和配电价由政府制定的电力价格形成机制;加快推进能源资源税改革,逐步理顺国家与开发主体、中央与地方资源收益分配关系,逐步推行资源税从价计征;加强信贷政策和能源产业政策的衔接配合,拓宽企业投融资渠道,提高能源企业直接融资比重,为能源投资多元化提供便利。
3.企业加大科技创新投入,积极开发国际能源市场
加大对掌握压缩机、电机和变频控制系统等关键设备的设计制造投入,实现天然气长输管线大型球阀、电机驱动压缩机组、燃机驱动压缩机组等关键设备自主制造;推进现有燃气轮机制造技术进步,研制小型燃气轮机发电机组,开发重型燃气轮机;建设集煤气化、化工合成、发电、供热、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于一体的多联产示范工程;国内大型能源企业应积极参与境外能源市场,兼并国际上运营情况较好的能源企业,扩大能源对外贸易和技术合作,发挥我国市场和技术优势,加强海外油气资源合作开发,依托境外能源项目合作,带动能源装备及工程服务出口,加快企业走出去步伐。
4.集约化发展炼油加工产业,加快炼油生产能力建设
企业应依托进口战略通道,建设炼化产业带,统筹新炼厂建设和既有炼厂升级改造,建设若干个大型化、集约化的炼化基地,逐步形成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三大炼油产业集群,提高产业集中度;在环境不断恶化,机动车排放标准不断提升的背景下,现有炼厂应加快提升装置水平,增加加氢裂化、加氢精制或催化重整等二次加工装置,继续推进油品质量升级步伐;加快先进炼油产能建设,重点建设浙江镇海、广东惠州、河南洛阳、新疆克拉玛依改扩建项目,充分利用境外资源,在天津、曹妃甸、浙江、广东、福建泉州等新建一批炼油项目,优化国内炼油产业布局,形成若干个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千万吨级炼油基地。
来自:上海证券报
(作者单位:国家信息中心预测部)
(作者单位:国家信息中心预测部)
除非注明,所有文章均系研创高科原创编辑,【研创高科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
本文地址:http://www.yanchuang.net/news/5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