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新闻

子系统繁多 电网智能化需解决的历史遗留问题

阅读次数:次    发布时间:2013-2-22 10:32:10

    历史遗留问题
    电力行业设计子系统众多,相关设备可能来自不同厂家,由此带来兼容性和系统集成等难题,需求集成商需对不同行业的协议、接口了如指掌。据此,深圳市朗驰欣创科技有限公司售前支持工程师黄锋民介绍说:“用户在各自的系统已实施了部分视频监控、动环监测和综合报警系统,但大多分步、分批实施,系统各自独立运行,甚至每套系统都需要独立的管理人员,很难做到多系统的综合监控、集中管理,无形中降低了系统的高效性,增加了系统的管理成本。必须在后续升级时,以图像监控为主、数据监控为辅,结合多种报警功能,同时将多系统进行整合。”
    发展
    随着电力监控需求及电力网络带宽的不断增加,高清监控系统进入应用,加速促进无人值守系统与各行业平台的无缝对接和整合,其次过往的模拟系统也逐渐升级,进入数字化、网络化时代,也为高清视频监控带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针对过去带宽压力大,限制前端视频传输的问题,美电贝尔黄观锋还特别介绍了流媒体转发技术:“区别于过去多个控制中心对同一路视频的请求需要分别处理,对带宽构成多路重复的视频压力。现在可在摄像机与监控终端增加一台流媒体服务器,其接到多路请求后,把同一路视频分发出去,可保持与远端存储设备间永远只传输一路视频,避免了重复传输对带宽的浪费。另外在存储方面,除了被管理平台调用的视频信息需要通过网路传输出去,其他信息的存储都在本地,并可在后端另外增加一个存储服务器,实现对重要内容的备份。”
    除此之外,很多偏远的无人值守站点没有网络,重新布网费用很高,3G传输的发展,解决了网络应用难题。而这些升级,不仅更利于传输,也便于系统整体管理。广州烽火众智数字技术有限公司解决方案部经理贺建林,总结了可改进之处:
    电力行业目前对策主要还是利用电力本身丰富的光缆资源,通过网络改造实现高带宽传输环境的改善。
    兼容性方面可以通过制定行业标准(如广东电网公司变电站环境视频监控系统企业标准)来统一协议,实现不同厂商的产品、子系统和平台之间能兼容接入。
    统一遵从目前行业内相关协议,如:支持DB33协议可实现与第三方平台的互通;支持国际开放型网络视频接口论坛(ONVIF)协议实现多厂商设备兼容接入。
    挑战待升级
    需求推动发展,经由相关厂家的努力,很好解决了过往很多问题,但与此同时,客户的需求也在拓展,带给行业新的重重挑战,根据此次采访到的相关信息,可总结以下几点:
    预案
    无人值守系统需求设备具有极高的稳定性,因为一旦出现意外状况,没有人员可以干预。这个时候就需要系统具备一定‘纠错’能力,通过制定一些预置解决方案,解决可能出现的各种状况。也就是需求在系统设计的时候,就要考虑到各种可能的状况,必须做出相应的预案。预案的发展,还影响了系统整合的进程,足可见其重要性。其难点在于需求相关厂商深入行业,了解其运作模式,知道“四遥”系统中每个数据的意义,做出贴合行业、切实可用的预案。
    融合业务管理的大系统联网
    把一个基站涉及到的系统都集成到一个平台去管理,是很普遍的需求,但在目前的技术下,还难以做到安防系统与原有“四遥”系统的完全整合,因为管理平台还不够成熟。所以,目前变电站的无人值守系统基本与“四遥”系统分开运行及管理,值得一提的是,较为成熟的项目中,安防相关的子系统已经可以集中到一个管理平台。
    美电贝尔黄观锋介绍说:“系统集成,并不是简单整合就可以,特别是变电站的无人值守,涉及众多设备运行数据,相应的可能遇到的问题也更多。在这种情况下,怎么做到预案与联动都是难点。另一方面,还需求管理平台的开发方,对电力行业每个数据的意义都做到了如指掌,在此基础上考虑如何规划更合乎客户需求的管理界面。”与此同时,他还表示:“根据市场的反应,相关企业已经着手研发,目前更多的问题在于,在众多需求中,哪些系统的集成是主要,又该怎样集成到大平台中。也就是在具体模块的开发上,根据子系统的重要程度,会有一个开发集成的先后之分。”
    智能视频
    智能行为分析技术,可以做到事前预警,事中处理,事后取证,同时提高了视频检测的功能,如烟火检测、物品搬移/遗留,非法停留徘徊,自动跟踪报警,做到人性化、智能化监控等。传统的架构模式是在摄像机后端增加一个智能分析仪,再在集控终端后边增加一个智能分析服务器。需要分别传输两路视频信号,其中智能分析仪出来的信号连接到智能分析服务器里,根据服务器的能力有运算限制,不仅增加了网络压力,且同等于架构了两套视频系统,不仅繁琐成本且高。早期只能推广这种方式,接受度不高。直到具有智能视频分析功能的摄像机诞生,这种架构模式只传输一路视频,带宽压力小,系统集成度高。
    如此高度智能化的电网是否会让电力从业人员需求降低,是否会造成新一轮的“裁员”或者人才升级,这将成为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

来源:安防知识网

  除非注明,所有文章均系研创高科原创编辑,【研创高科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
  本文地址:http://www.yanchuang.net/news/444.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