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管理——如何做好生产型员工的差异化管理
阅读次数:次 发布时间:2011-5-6 12:01:52
3、如何实现差异化的管理
笔者认为,要做好生产型员工的差异化管理,需注重以下五点:
(1)做好生产型员工的招聘和培训
生产型员工的定岗定编,一般应该由用人部门、工艺部门、生产管理部门、人力资源部门等共同参与制定。结合淡旺季,企业一般应提前做好需求计划。特别要做好关键工序员工的人员稳定和数量保障;企业根据自身订单情况,可培养一批多能型生产员工;对于一般工序 员工,保持一定的弹性是有必要的,企业可通过季节工、临时工计划来解决一般工序员工的旺季保障问题。招聘渠道方面,可采用多种方式,如学校招聘、定向委 培、劳务中介公司、劳务租赁、劳务市场现场招聘、内部调配、内部员工介绍等多种方式。年龄上,一般以18-30岁人员为主,学历为高中、中专或中技为主, 特殊岗位可适当放宽至初中,要求身体健康。
在培训环节,企业应建立完善的生产型员工培训体系,应涵盖以下内容:新员工培训,专业技能培训(一般工序、关键工序、多能工),基层管理人员岗前培训,基层管理人员提升培训。特别的,在新员工培训方面,要重视公司概况、企业文化、规章制度、5S管理、消防安全知识、行为规范、产品知识等内容的培训。
生产型员工由于要操作设备或者手工操作,如果培训不好就上岗,不仅容易产生安全问题,更容易产生质量问题。因此,确保培训合格再上岗,非常重要。
(2)关心并解决好生产型员工的生活
吃饭、住宿、节假日、加班工资,这些问题都属于常规问题,但这些问题有一项作不好,都会影响生产型员工的心情,进而影响到他们的工作质量和效率。这些问题解决好了,员工也才有可能安心工作。
笔者曾参观过一家制造工厂,企业老板给的是在行业里有竞争力的收入,生产员工住的是装有空调、热水器、电视机的宿舍,可员工仍然不满意,上班没精神。一调查,原来是大家对公司食堂的饭菜味道不满意,直到该企业老板花重金聘请了专业厨师后,这个问题才解决。
针对80后、90后生产型员工,企业还应丰富员工的精神文化生活。80后喜欢梦想,畏惧责任,企业可多征求80后对企业的发展意 见,鼓励80后承担责任,可通过组织活动、开展竞赛等形式来锻炼80后的担当。90后喜欢讲究个性,追求自由,可划出特定空间和时间来鼓励90后释放自 我,发挥个人创造性。80后、90后员工的精神文化需求解决好,他们才有可能扎根企业。某家企业为提升80后、90后生产员工的工作状态,特意在上班时间 播放音乐,具体的音乐或歌曲由员工选择,结果,该企业的生产员工上班时的状态就非常好。
(3)培养生产型员工的使命感和质量意识
让生产型员工爱护产品,追求完美质量,形成“做出高质量的产品、让客户满意为己任”的使命感,对于生产型员工来说,具有重要的意 义。因为,只有观念改变了,行动也才有可能改变。这需要企业树立榜样,领导人以身作则,企业加强全面质量管理理念的培训,企业持之以恒的关注卓越质量、关 注卓越生产,才有可能做到。生产型员工的使命感和质量意识,归根到底,就是工业精神,能够用高质量的产品和卓越的制造来改善人们的生活。
(4)弘扬务实作风,加强执行力
所谓务实,就是要产生价值,不产生价值的事情不做。对于生产型员工,业绩一般都比较容易衡量和量化,一般是产量、质量、效率、成本等因素综合评估的结果。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让雷锋吃亏,这就是企业要给到生产型员工的价值导向。业绩好,才是好员工。鼓励生产型员工主动地去提升自己的技能、工作方法等。
加强执行力,主要指遵守规章制度、遵守作业规范,严格的按照流程、标准、制度规定去操作,形成良好的习惯和素养。所谓的执行力,就是严格完成任务的能力。客户的订单就是命令,作为生产型员工,就要排除各种困难,保质、保量、及时、高效率的完成生产任务。
国内管理基础差的制造型企业,普遍员工的纪律性不强,对于这种企业,需要的就是加强纪律作风的教育,进行奖罚措施、军训等都是常见的手段。
(5)有效引导非正式团体的活动
一般来说,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应时刻关注生产型员工内部的非正式团体,如老乡组织、校友组织等,经常的去和非正式团体的关键人物去沟通、交流,确保非正式团体的关键人物思想、价值观与公司的发展利益相一致。如果不一致,应尽快的制定解决办法。
从源头上来讲,企业在招聘时,应鼓励多元化,避免某个地区的员工过于集中,或者某一背景的员工数量过多。这样子做了,具有力量的非正式团体就会少一些。
结语:对于制造型企业来讲,生产型员工人数众多,是企业的价值创造主体。针对生产型工作和生产型员工的特点,实行有针对性的差异化管理,是提升制造企业竞争力的关键。
来源:项目管理者联盟
- 上一篇:没有了!
- 下一篇:元旦放假通知
除非注明,所有文章均系研创高科原创编辑,【研创高科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
本文地址:http://www.yanchuang.net/news/1.html